入夏以来,众多银行及助贷机构在各大平台上开展贷款直播销售,信贷人员变身主播,场面颇为热闹。然而,如何在合规与营销之间取得平衡,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直播贷款火热开启
近期,众多商业银行及助贷机构在抖音、快手、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纷纷开展了“直播销售”活动。信贷人员摇身一变成为主播,通过“低利率”、“限时折扣”、“新用户专享”等优惠手段吸引消费者,直播间的热度不断攀升。尤其在618购物节期间,部分机构甚至赠送了海蓝之谜护肤品和iPhone14手机。
宁波银行的宁来花直播间重点推荐了最高可达20万元的贷款,年化利率最低为3.6%。对于新用户,还有最长10天的免息优惠。微众银行的直播活动通常持续三到四个小时,宣传的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,而且速度极快,最快仅需1分钟到账,而且无需提供抵押或质押。
民营银行崭露头角
网商银行依托互联网平台,自今年3月起便开启了直播。截至目前,其粉丝量已突破390万。显然,网商银行的直播吸粉效果显著,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借鉴。直播平台上用户众多,这为网商银行带来了更多接触潜在客户的机会。
贷款直播之外,众多银行信用卡部亦在直播中举办活动,以吸引客户申办信用卡。网商银行的直播模式取得成效,预计将促使更多银行加入直播领域,届时市场竞争或许将更为激烈。
直播优势凸显
银行之前在抖音上试水了贷款业务,可今年直播贷款方式突然大受欢迎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营销手段的盈利空间已接近极限,银行在年中要完成业绩指标,急需寻找成本较低的客户获取途径。
直播能直接与客户互动,同时还能节省掉借助助贷平台所需的中介费用。抖音和快手平台上聚集了大量年轻人,这让银行有了更广阔的客户筛选空间。这对银行而言,既减少了开支,又拓宽了客户群体。
平台态度转变
以前平台上对于“贷款”“银行”这类词是有流量限制的。然而,最近有用户反映,查询过贷款信息后,每天都会被贷款广告和直播信息充斥屏幕。这表明平台的立场发生了显著变化。
不过,并非总是如此繁忙,最近在抖音上搜索“银行”和“贷款”,发现金融机构的直播数量有所减少。这表明,该平台对金融产品直播的监管措施正在持续变化。
合规问题堪忧
金融产品经营需持牌,且合规标准严格。主播需具备专业资格,不得随意提供投资建议,更不能进行不当营销或夸大宣传。然而,现实中有些金融机构的直播间,优惠信息用醒目字体展示,而风险提示和免责条款却放在不显眼的位置。
众多用户表示,所申请贷款的利率远超直播中所宣传的,这种情况“名不符实”十分普遍。由此可见,在一些金融机构,受利益驱动,其在遵守规定方面有所放松。
规范亟待加强
直播贷款模式具备发展潜力,然而,它必须遵守银行的规范管理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规定。为此,银行与平台需携手合作,共同提升对直播内容及其主播资质的审查力度。
当前,众多银行在执行合规方面或许存在不足。将来,我们必须构建更加健全的合规体系,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,并推动直播贷款业务健康前行。大家对于银行在直播贷款过程中,如何妥善处理营销与合规间的平衡有何看法?请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